技術進步和消費者期望是未來十年實現變革的持續。對于環境可持續性的關注,使業界將 目光聚焦在電動汽車上,對新技能的需求造成人才極度短缺,下行的經濟新常態,汽車產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和挑戰。但隨著共享經濟的發展,個人出行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力,與此同時,外部競爭力量的涌入帶來了新的服務價值,並逐步取代傳統的汽車企業制造產生的價值。
無論未來變成現實的速度有多快,有兩點確定無疑。第一點,數字技術創造了全新的方式,促進形成與消費者的無縫接觸點。它們可以帶來深入洞察,幫助實現個性化的服務,並將汽車與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整合起來。第二點,消費者希望他們從汽車獲得的數字體驗不遜于從其他智能設備獲得的數字體驗。
汽車行業自誕生之日起,過去100 年干了一種業務模式︰生產汽車、銷售汽車和提供汽車售後服務,但全球汽車行業的徹底變革很快就要來臨。汽車行業該采取什麼舉措,施來應對這種經濟下行、銷量大幅下滑的時代變革?汽車企業該如何與時俱進,才能像高科技企業一樣,以數字和數據作為業務的核心,高效開展運營和創新?汽車企業如何培養獨特的能力,展現高出競爭對手一籌的執行速度、靈活性和規模,讓自身品牌獨樹一幟?
出行即服務
一半的汽車行業受訪高管表示,要想取得成功,甚至是生存下去,他們必須利用數字技術重塑企業,42%的受訪高管表示重塑需求非常迫切。即使像汽車品牌這樣神聖的資產,也有可能喪失在出行即服務領域的重要性——除非數字體驗贏得了消費者的忠誠度。
在衡量消費者對于移動數字體驗的期望方面,有一個重要指標,那就是他們對數字技術的整體采用情況。雖然車載數字技術仍然很復雜,但是使用這些技術的消費者通常已經采用了其他形式的數字化,比如共享汽車、汽車租賃等等。
另外還要看人們是生活在城市還是農村。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擁有更多的出行選擇。由于場地限制和交通擁堵,擁有私人汽車的成本和便捷程度都比較高。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往往沒有可替代的便利出行選擇,因此他們更喜歡或者期望擁有一輛車。
根據調研結果,我們看到生活在城市的消費者使用數字技術的可能性比農村消費者更高。62% 的城市消費者經常使用社交媒體,譬如微信、小程序等等,相比之下農村用戶的這一比例為 55%。此外,60% 的城市消費者每天使用多個數字設備,相比之下農村用戶的這一比例為 50%。最後,48% 的城市消費者家中有數字助手,而農村用戶只有 30% 使用這些設備,不是不用,而是沒有那麼多服務可以多元化選擇。
城市和農村消費者對于分享個人信息以換取價值的態度也有所不同。54% 的城市消費者在緊急情況下願意分享自己的醫療信息,而農村消費者願意這麼做的比例為 44%;51% 的城市用戶願意分享自己的出行信息,以換取更出色的產品和服務,而農村用戶願意這麼做的比例僅為 35%;41% 的城市消費者願意在通過汽車進行的電子商務交易期間分享財務信息,而農村用戶願意這樣做的比例為 21%,只有前者的一半。
諸如叫出租車、拼車,網約出行或借朋友車之類的功能並不是什麼新概念。但是通過集成的數字出行平台“按需”用車,已經導致消費者重新考慮是否需要擁有汽車,城市養車的成本實在匪夷所思,限行限號各種政策及嚴厲交規,已經嚴重影響了汽車產業。
所有這些出行組成要素
——數字化成熟度、汽車功能、服務和交通模式
——可以幫助我們深入洞察消費者的期望。
通過分析這些組成要素,我們可以將消費者劃分為四個不同的群體,每個都具有相似的數字出行興趣︰
—率先嘗新者︰(城市34%,農村16%)
技術早期采用者,渴望嘗試新的出行服務和選
—快速跟進者︰(城市28%,農村33%)
觀察“率先嘗新者”,在采用新技術方面緊跟其後,使用許多出行服務和選項
—謹小慎微者︰(城市29%,農村38%)
謹慎地對待新技術,但在技術的價值得到證實後,最終會接納新技術
—冷眼旁觀者︰(城市9%,農村13%)
對現狀感到滿意;新技術采用率低,不樂于采納新的出行解決方案
“率先嘗新者”和“快速跟進者”這兩個群體的消費者對先進技術的掌握程度最高,他們在城市受訪者中所佔的比例達到 62%,在農村受訪者中所佔的比例達到 49%。這兩個群體都是技術用戶,表現出對不同出行選項的濃厚興趣。
“謹小慎微者”群體在城市受訪者中所佔的比例達到29%,在農村受訪者中所佔的比例達到 38%,他們對未來的出行功能和服務有些舉棋不定。但是該群體在更好地了解 這些服務的潛在價值後,也會受到影響。最後是“冷眼旁觀 者”,這類消費者對現狀表示滿意,固執己見,不接納新的出行解決方案。
汽車企業必須密切關注各種動態。如果能夠根據這些消費者分組打造個性化的體驗,可以激發更大的興趣,提高技術的采用率。
品牌的生存問題
品牌企業面臨著一個迫在眉睫的關鍵問題︰在自主式“出 行即服務”環境中,該何去何從?隨著電動自動駕駛汽車開始漫步街頭,燃料和司機費用不復存在,大大減少了單位里程的成本。一項研究估算,每公里的成本可低至 0.452元。汽車企業如何防止他們的汽車變成毫無個性的廉價交通工具?通過品牌嗎?品牌曾是企業的身份,現在卻變得無關緊要。
48% 的消費者表示,品牌對他們來說並不重要,實惠和便捷才最為重要。但如果品牌可以帶來其他體驗,尤其是數字體驗,那麼消費者也願意考慮實惠和便捷以外的因素。
汽車制造商希望他們的總線數據非常安全。這個問題在使用電子叫車或汽車共享服務後變得更加復雜,車企的數據、運營所需要的數據,這兩種數據在汽車實際運營使用期間都必須訪問數據。但這些數據不能與競爭對手的品牌汽車共享。 無論使用何種出行平台,如果能夠在相同終端的不同汽車之間傳輸個性化運營需要的數字信息,就能影響汽車的品牌。眾觀國內,速銳得科技有推出過兼容547款車型的TBOX,然而,使用的平台據了解,僅有滴滴、首汽、T3出行之列。
數字體驗不是促使消費者忠誠于一個品牌的唯一差異化因素。特定用途的汽車也是消費者所期待的。有兩個孩子的家長希望汽車配備兒童安全座椅。有醫療需求的老年人希望汽車配備所需的醫療設備。身患殘疾的人士需要方便上車而且 能夠存放輪椅等設備。最後,汽車行業可以從各行各業(比如旅游業)尋找靈感,然後推出忠誠度計劃。
有趣的是,能夠擁有車內數字體驗比購買高級品牌的排名更高。無論是哪個行業,為消費者提供最新最好的體驗就是黃金標準。汽車企業應該參照其他行業,進行對標分析、學習和模仿。
創新就是差異化優勢
對于希望使自身品牌實現差異化優勢的汽車企業而言,創新仍然至關重要。72% 的受訪汽車行業高管表示,創新是定義競爭優勢的最重要屬性之一。
創新的重要性在于,可以推動汽車企業在多個方面實現重塑。83% 的高管表示,戰略創新 對于創造敏捷性以應對快速變革和抓住商機至關重要。在企業開發和嘗試針對所有權、出行服務和數據的新業務模式時,戰略創新也非常重要。在致力于提高運營效率的企業中,81% 的高管表示, 流程和運營創新非常重要。當然,產品和服務創新也具有較高的重要性,75% 的高管將其視為成功的主要推動因素,只是轉型實在太難,尾巴太長。
在希望重新定義甚至創造新產業的企業中,74%的高管表示,行業模式創新極其重要。企業在多個生態系統網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也非常重要,有67%的高管提到了企業模式創新。66% 的高管表示,創新將在新的收入模式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在汽車企業將產品服務組合擴展至傳統汽車銷售之外,將數據收入等包含在內時尤為明顯。
數據驅動的戰略是汽車企業坐擁珍貴的數據寶藏,包括業務、產品、服務、客戶及其他外部來源生成的數據。這些數據的應用潛力十分驚人,不僅可以大幅改進行業和企業實踐、實現消費者車內體驗個性化,還能打造新型出行方案。83% 的高管表示,他們的企業了解數據的戰略價值,暫時就是不會用,缺乏場景、缺乏運營經驗。
汽車行業高管認識到,企業有大把的機會,可以從數據中挖掘洞察,從而創造戰略優勢。他們指出了通過數據洞察推動價值的一些較為積極的方法,包括︰